稍後觀看Added 第18屆週日閱讀科學大師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1808] 地震、月震、火星震?! 2020-12-20 -最近更新日:2022-12-20 想要尋找適合居住或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除了研究其大氣與地表特徵外,了解其內部構造亦是 十分關鍵,但星球(包括地球)內部因具有極高溫且極高壓環境,以現今科技要進入星球內部直接觀測極具困難。科學家多半利用衛星收集資料或在星球表面架設儀器觀測數據,試圖以觀 測數據搭配物... 03413
稍後觀看Added 01:34:10 第18屆週日閱讀科學大師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1807] 烤箱中的科學 2020-12-06 -最近更新日:2022-12-20 烤箱是一種日常生活乃至工業處理中常見的設備,將高溫處的熱能傳送到低溫處,使物質或產品產生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本演講將以烤箱中的熱作為開場主題,深入淺出的介紹熱科學與傳熱機制,並花較多時間介紹輻射傳熱的學理與其他生活應用實例,像是:太陽光與熱能利用、太空載具的散熱與... 07551
稍後觀看Added 01:09:57 第18屆週日閱讀科學大師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1806] 咖啡豆的產地身分證—同位素地球化學 2020-11-29 -最近更新日:2022-12-20 每天早上醒來一杯香醇的咖啡無疑是現代人生活的寫照。但是一陣香醇的背後,你有想過這些咖 啡豆是哪裡來的嗎?有什麼樣的技術可以有效地鑑別咖啡豆的產區嗎?... 07231
稍後觀看Added 53:25 第18屆週日閱讀科學大師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1803] 建立探索太空天氣的新艦隊 2020-11-28 -最近更新日:2022-12-20 對跨入2020年代的現代社會來說,太空科技與太空飛行已經不是僅限於科幻故事或則少數強權的東西,而已經是在日常生活中扮演日益重要角色的民生、國防及商業工具,國立中央大學主導設計、組裝、操控的飛鼠號立方衛星將成為探測電離層太空天氣的重要觀測平台。... 05470
稍後觀看Added 01:32:36 第18屆週日閱讀科學大師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1805] 探索人類的太空邊境-電離層 2020-11-15 -最近更新日:2022-12-20 我們將帶大家探索最靠近人類的太空-電離層,這是進入太空的第一站,也可以說是太空的邊境,人造衛星、太空站、太空人在這裡會需要關注什麼樣的天氣?在太空的天氣也會影響地球上的我們嗎?以及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為什麼在世界上這麼重要?還有,福衛五號發射引發了什麼樣的人造太空天氣... 05540
稍後觀看Added 01:53:00 第18屆週日閱讀科學大師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1804] 宇宙中的煙火秀-伽馬射線爆 2020-11-08 -最近更新日:2022-12-20 伽馬射線爆可說是宇宙中自大霹靂以來最激烈的爆炸事件了,幾乎每一天在天空中的不同角落都可能會發現大概一件這樣的爆炸,像是無預警的煙火秀,這些爆炸主要是放出伽馬射線,是看不見的光,他們究竟是什麼呢?... 03420
稍後觀看Added 01:52:01 第18屆週日閱讀科學大師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1802] 臺灣玉山衛星及堅果衛星的催生與誕生 2020-10-25 -最近更新日:2022-12-20 玉山衛星酬載為自動識別系統和自動封包回報系統(APRS)接收器,可以追蹤全球的船隻航行軌跡,有助船隻航行安全。 堅果衛星的2U立方衛星,在一年的設計壽命中不間斷地向地面發送著儲存於記憶體中的民航機飛航資訊,這些飛航資訊紀錄對於飛航安全與飛航效率有著獨特的價值..... 03783
稍後觀看Added 01:34:56 第18屆週日閱讀科學大師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1801] 面對「新太空」發展-臺灣的機會與挑戰 2020-09-20 -最近更新日:2022-12-20 介紹全球「新太空」發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而台灣作為一個新興太空國家,面對此一新浪潮,我們的挑戰在哪裡?機會又在哪裡?而林信嘉博士則會帶大家了解,打破龐大費用、曠日廢時及高技術難度等門檻的立方衛星(CubeSat),想像力有多遠,立方衛星就能飛多遠的故事... 03890
稍後觀看Added 第17屆週日閱讀科學大師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1715]與AI對話:漫談聊天機器人 2020-06-30 -最近更新日:2022-01-22 AI新科技已被廣泛應用在訂票機器人、客服機器人上,身為人工智慧學會理事、自然語言處理專家的蔡宗翰教授,將在本場演講中為我們解答這些能跟人對談的機器人原理是什麼。除了資料處理與人工智慧的專業外,蔡教授還寫得一手好詩,素有「AI界李白」美稱,在本場演講中,他也將與聽眾... 01K4
稍後觀看Added 01:32:55 第17屆週日閱讀科學大師 人工智慧的思維與應用-[週日閱讀科學大師1716] 2020-06-30 -最近更新日:2023-10-20 人工智慧早已經歷過兩次寒冬的興衰循環,也留下很多好的演算法與研究成果,但由於軟、硬體的限制,在這波A.I.浪潮前,似乎都還鎖在象牙塔中。近十年,拜許多網路基礎建設、行動終端運算、資料運算與儲存技術進步之賜,從雲端運算、巨量資料到資料科學,讓人工智慧,再度掀起浪潮.... 01.5K12